山西平定 | 亂世紀往| 亂世紀往手稿版 | 紀年 | 紀年手稿版 | 西鎖簧村 | 漢口購地日記手稿版 1946.7.20-11.1 | 旅漢日記 1946.11.5-12.19 | 旅漢日記 1946.11.5-12.19 手稿版 | 赴蘭日記 | 赴蘭日記手稿版 | 台灣日記 | 新竹 | 暮年拾零 | 家庭 | 海峽彼岸 | 子玉書法 | 食譜剪報

山西平定西鎖簧村李若瑗回憶錄

  [之一][之二] [之三][之四] [之五][之六] [補記][年代表]

亂世紀往之三

   民廿七年春考入朱慶瀾先生主辦之西安災童教養院工廠會計工作。該廠係收容各省被戰禍驅出之災民而其監護人已罹難之孤兒。全廠約三百餘兒童。日食棒子麵、窩窩頭及小米稀飯亦不勝負擔。故一方面施養﹐一方面設置織造廠(毛巾、被單、格布之類)使稍長災童就業﹐以自食其力﹐實亦兩全之策。院長崇尚佛教﹐每日使兒童唸南無觀世音菩薩之聲與機房織布之聲此唱彼和不絕于耳。廠中為慈善機構﹐待遇雖差﹐而環境則至為安靜。公餘之暇﹐可以讀書﹐而家邦淪於異族﹐隻身流亡他鄉之苦﹐可資稍忘﹐而減國恥鄉思之憂。

   當余在太原而尚未出亡前﹐余曾於城東之東山躲避日軍之空襲。當時晴空萬里﹐決非若古戰場之陰風森森、飛沙走石之慘況。亦無大難臨頭前之預兆。而日軍在此光天化日之下﹐大規模瘋狂屠殺無辜平民之暴行于焉展開﹐並日以繼夜進行。此一慘絕人寰之不擇目標﹐狂轟平民商業區及居住區之空襲﹐使達其擾亂後方軍事政治經濟重鎮之目的。余與數友伏於山巔窪處﹐可以鳥瞰全市。警報之初則全市電笛驚鳴﹐而各工廠之汽笛亦隨之悲鳴。在此種情景下﹐吾等之心緒感觸實無以名之。警笛鳴完而敵機未來前﹐大地一片靜寂﹐如入無人死城。一霎過後即隱聞遠處隆隆之機聲﹐由遠及近﹐至為駭人。敵機臨空後﹐我方大小砲火機槍一齊射擊。彼時尚無高射炮之裝置﹐故其所射高度距其機身甚遠。徒使敵方空軍人員發笑而益肆其暴虐矣。巨大之轟炸聲以及槍炮聲過後﹐警報尚未解除時﹐又是一片沉寂。此時大家心情又一轉變﹐即此刻本身雖未罹難﹐而所居之宅屋及未及逃出之親友是否安然僥倖存在抑或同歸于盡。因此大家心緒更較敵機未來前為之緊張。余在此一瞬間思及過去一切及未來如何打算等等問題﹐思緒起伏未能自已。旋又假設此地如不能生存﹐必流亡大後方﹐而此刻為民國廿六年八月間。余身在太原﹐抗戰如繼續打下去﹐何日可完﹐彼時余又在何地﹐以最大限度衡量其最遠之年限﹐假設至民國四十年﹐余在何處﹐是否尚能活到彼時。當時余與諸友言及﹐俱表愕然[按三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來台﹐三十八年初來新竹﹐迄今計距26年已廿四載矣]。

   當余未入西安之前﹐所見所聞俱為戰亂慘象。士兵喪身前線﹐人民被空襲死于後方。炸後殘軀斷臂﹐懸于樹枝及電桿之上。平民死後草草入殮﹐青燈殷血﹐不忍卒睹。沿途車站傷兵呻吟待救﹐孤兒哭于途中﹐因其親人均被日機于中途驅散炸斃。種種慘象未能形于紙筆。待余一進西安之門﹐感覺尚有如世外桃源。商店播出流行歌曲及醉人音樂。行人緩步街頭﹐各娛樂場均擁擠不堪。大有太平盛世氣象﹐使余為之一驚。

   據云一比利時人親見國人逃往大後方之情形﹐不禁感嘆不已。因該比人在一次大戰時﹐德軍一經攻入比國﹐人民即無逃難之自由﹐一任宰割﹐因無地可往也。

   初至西安雖無戰爭氣氛﹐不久即數次來炸機場﹐引起空戰。而我方空軍裝備及訓練尚未完成﹐實非日空軍之敵手。

   余在教養院工作不久﹐二兄即擬返鄉﹐預計由西安乘車至綏德渡河至靜樂﹐再看情勢﹐至太原或直接返家。二兄見余能自力謀生﹐口雖不言﹐其心中必自為慰。故除攜帶應用款項外﹐一部分現款交余保存﹐以待日後再為聯絡匯回。因路途遙遠不便多攜錢鈔。二兄啟程返里後﹐余因老鄉陸和禮之通知﹐由成都西北公司彭經理來電﹐代余介紹裕民物產貿易公司之事。該公司為西北公司同仁馮尚文、張志儒所組織。余決應約前往﹐旋辭教養院之事﹐乘川陝公路班車赴蜀。

   班車由一山東大漢司機。車行甚速。同行者尚有西北同仁王景榮與張明軒兩兄。余初次乘坐長途班車﹐並亦第一次往南方旅行。沿途所見均迥異于吾鄉。班車過秦嶺與越大巴山脈時﹐其陡峻處﹐均以多數Z字形﹐盤旋而上下。並多單行道。危險甚大﹐失事亦日有所聞。但在抗戰時之人心﹐多對生死置於度外﹐而不論何事均敢挺身而為之。

   沿途古蹟甚多﹐惜車行倉卒﹐未能一一往睹﹐亦自遺憾。惟車至秦嶺南面之張良廟時得入廟一遊。廟中居道士。廟之後殿有黃石公授書樓。廟中寬敞清靜﹐令人嚮往。廟後一峰直入雲中﹐未見其巔﹐頗為神秘。

   蕭何追韓信處﹐定軍山[註﹕據《三國演義》和歷代的一般傳說,均認爲諸葛亮的墓地在陝西勉縣的定軍山]武侯祠均未前往。  

   車過漢中﹐經寧羌至廣源﹐息一宿﹐並遊千佛洞及公園等地。寧羌至廣源間尚有古棧道。此刻已循棧道鑿入懸崖腰部之石壁中。高寬均約兩丈﹐為一半隧道形﹐下臨大川(聞名為白龍江﹐為嘉陵江上流﹐其源出甘肅武都)曰明月峽--與赴花蓮之沿海公路相似。

   寧羌街上有售紫色嫩肥薑芽及外有茸毛﹐去皮可食之淡綠色水果﹐名曰洋桃﹐頗為可口。余在北方未之見也。

   廣源雞蛋價甚廉﹐並于秋間產黑皮巨梨﹐形如碗大﹐每枚約重三四斤。巨型石榴亦與梨相伯仲﹐味均佳美。

   車由廣源開行﹐經昭化駛抵劍閣之下﹐須乘渡輪過江﹐換車前行。余等換乘一敞車﹐于上坡不久往左轉彎時因速度太快倒臥于路之右側。幸而翻覆未墜崖下。當時余只覺車尾部翹起過甚。一霎即被倒出車外。余恐汽車打滾﹐乃閉目蹲下不動。惟聞人聲嘈雜﹐乃見乘客四散狂奔﹐然未傷一人。僅一軍官被軋臂部﹐並未出血。同仁王君素架近視鏡一付﹐鏡片雖被拋出﹐而王君因受驚過度﹐仍木立不察。余乃代為尋得鏡片。而王君之酒槽鼻被稍擠軋後更為發紅矣。

   卡車蒙路旁軍人幫同拖正後繼續前進。一路人心惶惶﹐草木皆兵﹐深恐再度出事。所幸已安抵劍閣縣城﹐換車前行矣。劍閣天下雄﹐信有斯言。劍閣為斷崖突出之天然千丈石城。遠望綿長無涯﹐中有劍門關﹐雄峙崖巔﹐實有一夫當關千軍莫入之勢。車赴 梓桐途中有文昌宮﹐為名剎之一。寺畔遍植古松﹐至為清雅。自此沿途有張飛行軍所植之古柏。沿途甚多。旋經綿陽抵廣漢。途中全為南方景象。沿途農家星羅棋佈﹐不甚集中。每家均以竹林為牆。自此已入成都平原。四周一望無際。水牛漫步路邊。兒童戲水塘中。老百姓頭纏白布﹐身穿藍布大褂﹐口含煙袋﹐悠哉遊哉﹐實為古之天府之國﹐今之兵源糧倉也。

   每至一地吾頗注意風土人情及產物。一入成都即見菜市場所出售之大蘑菇。直徑約尺許﹐厚約一寸。每人僅分購一塊。該地除盛產甘蔗、廣柑、桔子外﹐並產麻皮蘋果一種﹐味稍似香蕉。金堂縣產呂宋煙葉至銀耳及蟲草等川產藥材﹐更不勝枚舉。

   蓉城郊區景物甚多。青羊宮過會時余曾去一遊。武侯祠松柏蒼鬱﹐殿宇寬敞﹐氣象殊為肅穆。附近有漢昭烈帝之墓。望江樓建於錦江之畔﹐旁有薛濤井﹐聞係其製詩箋之處。惜杜公部草堂未去為憾。

   華西壩為華西大學所在之地。戰後金陵女大齊魯大學等均借此地復校。齊魯並有附設醫院耶。

   蓉市中心為春熙路。余每於此路人行道上邂逅數年未見之友人。少城公園為市民遊憩品茗之地。園內茶肆林立﹐遊人如織﹐並有圍棋射箭諸玩藝。市民可任意納費參加。茶肆門前尚有懸掛某某縣同鄉會等招牌﹐諒為各該縣同鄉聯誼組織﹐兼有各業同業早晨做生意﹐亦在茶館內為之。

   當地產軟緞及織錦被面及各種五彩絲繡屏聯﹐即所謂蜀錦者。此地文化水平甚高。影院有英文說明書﹐而對外來之事物頗為敏感﹐如新映中外影片中之時裝式樣﹐特感興趣﹐尤以女裝為甚。不數日即有仿製品穿出。因之互為效顰﹐蔚為風尚時行也。

   民國廿七年五月由鎬動身赴蓉。至六月初抵達﹐寄寓獅子巷47號﹐為裕民物產貿易公司之所在地。該公司為石、周兩先生合資請馮、張兩先生經營特產出口﹐如當歸、五倍子等藥材及金堂煙葉大量採購﹐由海防出口為業。公司約十餘人﹐余管會計﹐石先生之大小姐管出納。其時尚有由鎬來蓉投考大學之劉裕瑄暫寓公司之內﹐與余甚友善。不久劉即赴校讀書矣。   

 [之一][之二] [之三][之四] [之五][之六] [補記][年代表]

[返回頁頭]